首页>工作之窗>监督检查

带着泥土味的“扎口”法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时间:2018-05-15

  在今年初的“纪法贯通”培训班上,山东省桓台县纪委常委、监委委员徐兵将与团队共创的案件调查“扎口”法制作成课件,精彩的口口传授赢得大家赞赏。转隶到监委委员岗位的刘允星说:“带着泥土味的‘扎口’法,看起来有点‘土’,但简单、实用、有效。掌握了这门‘技术’,让我入门走了一条捷径。”

  “扎口”法的创设,源自于2015年的春天。当时,时任山东省桓台县纪委第一纪检监察室主任的徐兵,接手一村党支部书记周某涉嫌侵占2万元村集体资金的信访举报案件的调查。但在查清违纪事实、打算移交县公安机关的当口,因周某的再次举证,调查工作陷入被动……村干部手中人人有单据、个个都管钱。每次线索初核,障碍重重,常常陷入一团乱麻中,证据常常处于动态中。案情总结分析会上,徐兵说,案件调查从初核到结案没有“两点一线”那么简单,每走一步都要扎住口、固定好证据,我们得找个办法。这是徐兵带领团队创设“扎口”法的最初想法。

  吃一堑,长一智。在接下来受理的另一起反映某村报账员经济问题案件调查中,当调查组要求交出全部账簿时,涉案的上任村会计却因村委会拖欠工资,5年前就把经手的村里6年的账目“搬”回家拒不交出,调查一时陷入僵局。

  村委会账簿是展开调查的第一手资料。调查组不得不将其涉嫌隐匿会计凭证犯罪的线索移交县公安机关处理。很快,涉案700余万元的账簿悉数交出,当事人受到法律制裁。

  曲曲折折的调查之路终于迈出第一步。在调查初始,县纪委就要会同公安机关指导所在镇纪委和经管站,向涉及到的调查对象发放书面交账通知书,在规定时间内交出手中现金或账单。交账就是第一个“扎口”,虽无形却有效。大家形成一致共识。

  为防止被调查人在接受调查过程中出尔反尔、伪造证据、与他人串供,徐兵带领团队设计了第二个“扎口”,即在交账时,被调查人及相关人要作出保证所有账目和收支单据已经全部交出的承诺,否则要承担相关责任。这是针对以往遇到的被调查人对“于己不利的证据不提供”而采取的“再扎口”措施。

  根据调查进度,在将被调查村的所有账簿收集整理完毕后,调查组要进行盘库。这也是实施的第三个“扎口”。对此,徐兵解释道,根据已经下账的账面余额,加上未下账的收入,减去未下账的支出金额,结出实际账面库存余额,再对库存现金盘点。又“扎口”,则容易从盘盈或盘亏中发现问题线索,这样获取的证据才严丝合缝,无懈可击。

  从交账、保证到盘库,步步扎口,环环相扣,做到了证据不漏且易固定。“扎口”法的熟练运用,使得一起起反映农村干部经济问题的棘手案件被攻破。从农村案件调查实战练习中摸索出来的带着“泥土”味的“扎口”法,逐渐成为桓台县纪委破解农村财务疑难案件的一把利器。

  办法逐步完善才有提高,利剑经常打磨愈显锋利。2017年1月,走上县纪委常委岗位的徐兵又与同事们将原来的案件调查“扎口”法完善为交账、保证、盘库、处置“四步走”,有效破解了线索模糊难下手、证据材料难固定、违纪者得不到惩治的难题。几年来,徐兵和他的团队运用“扎口”法查处农村干部财务方面违纪案件近百起。

  俗话说,编筐编篓,贵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案件调查亦是如此,乱而无序但心要沉稳,难的是抓住要害。面对纷繁芜杂的案件线索,抽丝剥茧,抓住要领最关键。俯下身来,把脉问诊,步步“扎口”,条条证据自然排列开来。以认真专业的精神、担当作为的姿态处置好每条线索,疑难案件则迎刃而解。(柏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