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清廉山东>廉政广角

笔中的故乡情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时间:2018-08-31

  作家峻青曾写道:“我的好多作品,是从对故乡的爱中来的。这种爱的感情特别深,它是我写作的动力,是我的作品的灵魂。”

  作为在当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作家,峻青是以战争小说和抒情散文而闻名的。在漫长的战争年代里,他转战在山区、平原,担任过武工队小队长、胶东《大众报》记者、新华社前线分社记者,参加过无数次惨烈的战斗。他用在血与火中浸润的笔墨写下了《风雪之夜》《马石山上》《党员登记表》《黎明的河边》等。

  后来,峻青在谈创作时说道:“我为什么下决心终身创作革命战争文学呢?这是因为革命战争的生活经历所赋予我特别强烈的感情和志愿。”“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多少父老兄弟在我的身边倒下去了,多少英雄儿女的壮烈事迹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每一想到这些为了党和人民的共同事业而慷慨地贡献了自己的宝贵生命的人们,我的心就情不自禁地跳动起来,发生了一种要用文学创作来表现他们的强烈冲动,这种冲动促使我写出了这些作品。”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峻青再次返回家乡。一路上,他领略了胶东山水的瑰丽,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组歌颂胶东大地和人民的抒情散文:《秋色赋》《故乡杂忆》《乡音》《记威海》《海滨仲夏夜》等,最有名的篇章就是《秋色赋》,曾与杨朔的《海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一起收入当时的中学课本,影响了几代人。

  峻青的父亲当时是村里少有的识文断字的人。他家有五间灰瓦房,1923年3月峻青出生不久,就过继给无儿无女的大伯父,深受伯父母的宽爱。峻青小时候聪明伶俐,上私塾时非常顽皮,但每次考试却总是第一,教书先生便给他起名儒杰,字俊卿,希望他将来能出人头地。可是不久,峻青的母亲、妹妹相继去世,生活难以维继,13岁的峻青不得不弃学,到邻近的山东村给一个做花边生意的东家当了小伙计,走街串巷吃了不少苦。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参了军,从此离开了家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峻青曾多次回故乡来看父亲,还和二哥一同骑自行车穿行在乡间小路上。“文革”时期,他被秘密囚禁,出狱后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回老家看看。晚年,峻青先生身体有病,郭城镇第二小学的校长还托村里支书寄信至其上海寓所,托请他题写校名。不几天,这位校长就收到了精心包裹的题字,可见峻青对家乡感情之深厚。

  峻青怀着对家乡深厚的眷恋,写下了《依然十里杏花红》《故乡月倍明》等抒情散文。他从《文学报》主编的位置上退下来后,“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专事写作和绘画,一口气出版了《秋色斌》《雄关赋》《沧海赋》《三峡赋》《梅魂》五本散文集。这些脍炙人口的精品佳作,以其思想之深邃、情感之饱满、格调之高雅、语言之率真,确立了他在当代散文史上的地位,成为读者喜爱的散文作家。

  峻青的故乡海阳市郭城镇西楼子村公路旁,竖着一块石碑,上刻有“西楼子村”字样。碑后写明:“该村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因建村于古楼之西而得名。”古楼早已不见了踪影,而峻青的名字却在这里家喻户晓,他是家乡人引以为傲的作家。问起村里上学的孩子,他们眼里都带着自豪的光彩,七嘴八舌介绍自己所知道的这位乡土“歌者”的一切……(李进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