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廉洁山东>廉政时评

岂能登枝而捐其本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时间:2018-05-31

  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记载了殷仲堪节俭的故事。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

  殷仲堪经常教育自己的子弟:“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

  殷仲堪能做到权重不弃操守,官高不弃本初,已经很难得。不但自己作出表率,而且谆谆教诲子弟牢牢记取,更为可贵。

  历史发展滚滚向前,总有“为官之道”值得谨记:那就是不管官位做得有多大,地位升得有多高,都不能“登枝而捐其本”。

  古人云:“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对为官者来说,本和道就是心中有戒、担当为民,廉洁自律、公私分明,志向恒定、淡泊宁静等品德操守。倘若本根不摇,则枝叶必定繁茂。一旦登上高枝就丢弃本来,则必定失去根基、无所依托,不是高处跌下,鼻青脸肿,就是迷失自我,不知所终。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这首诗,往往会使人感受到诗人李绅的勤俭和朴素。然而,就是这个作《悯农》诗的人,发迹之后却最不怜农、不惜农,滥施淫威,生活奢靡,每餐宰杀300只鸡只为吃鸡舌。最后还结党营私,落了个“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处罚。可见,不守本心,人生必会跑偏。

  我们都知道,山涛与嵇康都是“竹林七贤”中的人物。他们起初是很要好的朋友,都喜欢老庄哲学,崇尚纵情山水、自由自在、无为而治。后来,山涛攀援汲引,当上了司马家的官,不仅自己为虎作伥,还要拉志向不移的嵇康做官。结果,嵇康写下千古名篇《与山巨源绝交书》,痛斥了山涛“非吏非隐”的虚伪做派,表达了不同流合污的坚定决心。浩浩青史,嵇康因“志高文伟”而千古流芳,山涛之流却因背离根本而被后人诟病。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如果做官者心中无戒、不守本色,做不到笃定志向、敬终如始,就会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党的十八大以来,被查处的官员往往会写出一份忏悔录。在这份忏悔录上,很多人都会谈道,他们曾在党旗下宣过誓、立下美好的志向,也有过一段清廉勤俭的岁月。后来,却因贪欲之心过盛,登上高枝丢了根本,导致伸了手、违了规、湿了鞋,成为前后不一的“两截人”。

  俗话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一名党员干部离初心远了,也就离灵魂远了,离信仰、理想、宗旨、党性、政德等“本和道”远了。一个人没有了灵魂,没有了“根和本”,还能走多远?很多前后不一的“两截人”给出了答案。

  《论语》有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固本培元才能行之久远。党员干部一辈子坚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就能保持良好的形象,走得很远很远,直到走进群众的心里。譬如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廖俊波、杨业功,等等,他们因笃定信仰、初心不变,前后一致、始终如一,留下不朽的德业功业,传下美好的政绩政声。

  与此相反,如果只想光宗耀祖,官职一升就忘乎所以,不知姓甚名谁,只知道骄奢淫逸、武断专行,那些应该坚守的本色和本真就不知会跑到哪里去!到头来,除了留下一份忏悔录,还能留下什么呢?!

  近年来,我们党反复强调不忘初心。对于初心,很多人认为“虚无缥缈”,好像与己无关。殊不知,初心即本心,古人所说的“本和道”,它表现在点点滴滴、一言一行、事事处处。谁须臾离开初心一步,谁就可能立马出丑。坚守初心,不离根本,这是党员干部干净干事、担当有为的重要前提,也是实现人生价值、赢得口碑的根本保证。

  不忘初心,成就大我。是跑偏脱轨,还是跑到终点,取决于是否永葆一颗初心。是为戒!(桑林峰 唐海辉)